土說 (之二)
土說 之二 2007.10.26.
住在土角厝裡面,過著養生環保的生活。眼觀屋前大約25公尺見方的曬穀場,回憶村民腁手胝足打造的情形。

警世鐘
事先在遠處挑選質地好的黏土,一簸箕一簸箕用扁擔肩挑到場中央,堆成一個小山形,然後向四方撥開,直至方場看似平坦,實際中央部份向四邊做小角度的斜坡,中央稍高的目的是要讓雨水向四面八方流散。
廣場大體平坦之後,找來全莊的男女老幼,用赤腳把土踩實,也有用大木椿,一椿、一椿緊密而均勻地打,務必要打到表面滑順為止。
眾人在踩平方場的同時,有一、二人在場外正忙著將準備好的牛糞和水,攪成稍具流動性的糊狀,然後徒手將糊狀牛糞均勻塗抹在整個廣場表面。炙熱的太陽曬在抹平的牛糞上面,升起幾寸的白煙,頓時散發出清草味夾雜阿摩尼亞味。太陽下山之前,工作完成,女主人早做好點心、茶水,大家圍在一起邊吃邊聊。
這時牛糞糊顏色由深慢慢轉成淺色,那是水分蒸發後的現象,意思就是牛糞糊已經晒乾了,於是有幾人手持竹掃帚走進廣場,小心清掃零落的纖維,集成一小堆,然後用簸箕帶走。廣場一時呈現出一塊光滑且具有中央微高的淺灰綠色平面。這就是六十年前台灣農村農人曬穀子的廣場。
後來社會上漸漸普遍使用水泥舖地,即使鄉下產業道路也舖水泥或柏油。農人就利用水泥地面或馬路來曬穀子,晒穀場從此改頭換面了。 稻子收割之後,穀子一擔一擔挑到曬穀場,分成數股,南北向一字排開,股與股之間要有間隔的空間,南北向排開的理由是太陽光的照射由東轉到西, 都能平均照到穀子。每股大約45公分寬,高約25公分。每隔20分至半小時必須要用翻穀抓翻身。使每粒穀子都能平均受到陽光的照射。股間的空間就是預先留下來做翻身用的,當然也可以做為人的走道。
晚上穀子要彙收成堆,當然成堆的位置就在隆起的最高點,堆成圓錐體,然後用稻草綑由下而上圍起來,頂部做成傘狀。萬一晚上下雨,雨水落在稻草上,會順著稻草莖向下溜下去。因為稻草層很厚,雨水不會侵入穀堆中。從稻草堆上溜下來的雨水,一觸地就被舖在地上的牛糞纖維所吸引,並順著傾斜的地面往低處流竄,不可能逆流往高處。
雨後的曬穀場,很快恢復本來的面貌。因為牛糞中充滿無數的天然纖維,並且由天然膠水所組合。雨水落在這些纖維上,就如落在到草上,馬上被纖維所吸引並且往下引導排洩。因此牛糞層下的黏土是根本不沾到水的。太陽一出來,纖維層中殘留的水份立刻蒸發殆盡。晒穀場雨後霽晴立刻可以恢復機能,是農業社會農人的一大福報。
太極壺
住在土角厝裡面,過著養生環保的生活。眼觀屋前大約25公尺見方的曬穀場,回憶村民腁手胝足打造的情形。

警世鐘
事先在遠處挑選質地好的黏土,一簸箕一簸箕用扁擔肩挑到場中央,堆成一個小山形,然後向四方撥開,直至方場看似平坦,實際中央部份向四邊做小角度的斜坡,中央稍高的目的是要讓雨水向四面八方流散。
廣場大體平坦之後,找來全莊的男女老幼,用赤腳把土踩實,也有用大木椿,一椿、一椿緊密而均勻地打,務必要打到表面滑順為止。
眾人在踩平方場的同時,有一、二人在場外正忙著將準備好的牛糞和水,攪成稍具流動性的糊狀,然後徒手將糊狀牛糞均勻塗抹在整個廣場表面。炙熱的太陽曬在抹平的牛糞上面,升起幾寸的白煙,頓時散發出清草味夾雜阿摩尼亞味。太陽下山之前,工作完成,女主人早做好點心、茶水,大家圍在一起邊吃邊聊。
這時牛糞糊顏色由深慢慢轉成淺色,那是水分蒸發後的現象,意思就是牛糞糊已經晒乾了,於是有幾人手持竹掃帚走進廣場,小心清掃零落的纖維,集成一小堆,然後用簸箕帶走。廣場一時呈現出一塊光滑且具有中央微高的淺灰綠色平面。這就是六十年前台灣農村農人曬穀子的廣場。
後來社會上漸漸普遍使用水泥舖地,即使鄉下產業道路也舖水泥或柏油。農人就利用水泥地面或馬路來曬穀子,晒穀場從此改頭換面了。 稻子收割之後,穀子一擔一擔挑到曬穀場,分成數股,南北向一字排開,股與股之間要有間隔的空間,南北向排開的理由是太陽光的照射由東轉到西, 都能平均照到穀子。每股大約45公分寬,高約25公分。每隔20分至半小時必須要用翻穀抓翻身。使每粒穀子都能平均受到陽光的照射。股間的空間就是預先留下來做翻身用的,當然也可以做為人的走道。
晚上穀子要彙收成堆,當然成堆的位置就在隆起的最高點,堆成圓錐體,然後用稻草綑由下而上圍起來,頂部做成傘狀。萬一晚上下雨,雨水落在稻草上,會順著稻草莖向下溜下去。因為稻草層很厚,雨水不會侵入穀堆中。從稻草堆上溜下來的雨水,一觸地就被舖在地上的牛糞纖維所吸引,並順著傾斜的地面往低處流竄,不可能逆流往高處。
雨後的曬穀場,很快恢復本來的面貌。因為牛糞中充滿無數的天然纖維,並且由天然膠水所組合。雨水落在這些纖維上,就如落在到草上,馬上被纖維所吸引並且往下引導排洩。因此牛糞層下的黏土是根本不沾到水的。太陽一出來,纖維層中殘留的水份立刻蒸發殆盡。晒穀場雨後霽晴立刻可以恢復機能,是農業社會農人的一大福報。
